慧思雅带你了解初中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初中生毕业后参加升高中的考试叫做中考。初中时,将小学的《科学》(部分地区为《自然》)、《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分设为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应当到当地中学就读。中考是按照学生在考前报志愿,考后通过分数来被学校投档。填报志愿,大部分地区主要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等,可以报考普通公立高中、民办高中、职业学校、技校等。在初中学业快结束时,若感觉自己离高中录取存在较大差距,也可以选择申请复读。
教育目的
独立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意志培养
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非智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虽然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非智力因素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他因素
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习的习惯、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
学习任务
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的自然、科学、社会、劳动等课程将不再开设,而学生们会接触到新的课程教育,初中新设的课程有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每个年级会变更一些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思想品德)等科目将贯穿初中三年。而地理,生物会在初一(七年级)开设,物理会在初二(八年级)或初三(九年级)开设,化学会在初三(九年级)开设。之所以初中课程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仍然受到小学学习思想与习惯的影响,因此在初一并不适合开设物理,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
小学阶段每天有六节课,而六节课中需要学生大量动脑的时间并不多,而进入初中,一天的课程会增加到七节,而学生会在初中接触到比小学复杂许多的知识,例如语文的文言文,数学的代数与几何,英语的系统语言学习等等,这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思考,不能像小学边听听边玩玩。在初中,一些知识老师只会讲解一遍,不会像小学一样重复好几遍。因此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小学比起来有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大陆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通常由小学六年级合格毕业后升入(部分地区六年级为初中预备班)。小学升入初中的政策由区县级教育委员会划定,主要有地段入学(有些地区提倡的一种方式,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小升初考试、电脑派位等政策。初级中学分示范性初中与普通初中(部分省市区已开始取消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而一些学校也有重点班(也称实验班)和普通班(部分省市区已开始严令禁止区分重点班和普通班)。这也体现出中国未来初中教育的改革方向,让在义务教育学习的学生们享受到平等、均衡、优质的教育环境。大部分初中有三年,即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初三/九年级,不分文/理科。一般情况下前二年学习新知识,而第三年主要是准备中考,之后可以升入普通高级中学(普高)、职业高级中学(职高)或中等专业学校(中专)。 说明:初中毕业生升入不一样的学校也将面临不一样的选择。普高、职高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全国高考进入本科类大学,而中专毕业生只能升入专科类大学。当然对于没考上本科类大学的孩子那结果基本没啥区别。
语文
1) 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茅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浥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
二识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近几年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
数学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课堂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阅读课文这是预习以下几个步骤的基础(参看后面介绍的各种阅读方法)。2.亲自推导公式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有的课本上有推导过程;有的课本上没有推导过程,只是把公式的最初形式写出来,然后说一句,“经推导可得”,就把结果式子写出来了。无论课本上有无推导过程,学生预习的时候应当自己合上书亲自把公式推导一遍;书上有推导过程的,可把自己推导过程和书上的相对照;书上没有推导过程的可在课堂上和老师推导的过程相对照;以便发现自己有没有推导错的地方。自行推导公式既是自己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是在发现自己的知识准备情况。通常,推导不下去或推导出现错误,都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准备不够,要么是学过的忘记了,要么是有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学过,只要设法补上,自己也就进步了。3.扫除绊脚石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4.汇集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等数学课程中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符号等,是学习数学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记住的。所以,在预习时,无论你做不做预习笔记,都应当把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5.试做练习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之所以说试做,是因为并不强调要做对,而是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附的习题是可以做出来的。
英语
一、读 --每天都应坚持读。 1、 朗读:一般文章读2~3遍,带着理解去读,而不只是为读而读。 2、 背诵:好的文章应背熟,以记住好词好句,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感。 3、 速读:文章第一遍用最快的速度读完,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并逐渐培养不翻译直接理解英文的能力。 4、 精读:文章第二遍应精读,以达到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并熟悉语法结构,加深单词记忆。也可选择部分文章速读,对于较好的文章精读。 5、 泛读:每天看1小时左右的英文报纸,在有兴趣的基础上阅读能力会有很大提高。遇到不会的单词在不影响文章理解的情况下可以略过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如果想记忆单词,则可查词典,多次查阅记忆便能记住单词。(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
二、听 1、 从最初级的听力入手,听懂每个单词、每句话、每段话及每篇文章。逐步增加难度。每天至少半小时。 2、 跟读英语,一方面加强听力,一方面训练口语,同时还能培养语感。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三、写 1、 每两天写一篇英文日记或作文。 2、 用英语写信或E-mail。 3、 注意语法的应用和词汇的记忆。
四、语法 1、 从基础到高级,掌握每一个语法点,并作详细笔记。笔记所记的都是自己所会的,直到把所有语法细节都掌握。 2、 对于不熟悉的语法知识点应反复复习运用,直到掌握为止。
五、词汇 1、 每天记忆100~150新单词,并复习前一天的旧单词。对于生疏的旧单词,可记录下来,安排适当时间记忆。 2、所有单词记忆完一遍之后紧接着再记一遍,三四遍并不为多。重复是记忆单词的最好方法,也是很多记忆的根本方法3、 结合例句记忆单词,效果最佳。记忆单词应注意力集中。
六、 练习
物理
1.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了解这一学期将要学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2.实验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3.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4.知识应用 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回归生活。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2)课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实的,也是丰富的。猜想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无声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炉。城市现代化,玻璃墙面的楼房越来越高,黑夜越来越亮,刺眼的光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减少光污染》。《如果没有摩擦》、《自行车上的物理》……调查报告,课外制作、课外探究都能把物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你带去研究的欢乐与惊喜。 (3)学科交叉。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典故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古代诗词、成语谚语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你可以从语文中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也可以从历史中体味物理学家的优秀品质。你尝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就会愉快地、主动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化学
一、吃透课本 每一个化学章节应该读2遍,第一遍可以粗略的读,这遍读要达到的目的是: 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第二遍要精读,这遍读要达到的目的是: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有利于开阔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读时还要注意: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二、理解知识 著名化学高级教师张筠在《全神贯注》的讲解中,就采用3种记忆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1.“对比联系、知识网络化”记忆老师把化学中的概念、原理相近或相反;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相似或相关;学习中易混淆的,进行对比联系、归纳总结的讲解。比如:元素与原子、化合物和混合物、氢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等等。这样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不仅记忆牢固,不易遗忘,而且应用起来快捷灵活。 2.理解规律记特殊,使记忆简约化规律性的知识只要理解就容易记住,在应用时也能够解决较多问题。所以,在学习时要重视寻找规律。但规律不是万能的,它也受条件限制,既掌握规律又弄清特例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解题时才不会错误百出。即通常所说“理解规律记特殊”。 3.运用形象思维,使记忆生动化化学学习中的记忆要经常联想到实验现象,甚至实验装置等;在学习物质结构时通过三维动画效果,把平面图形变成空间形象。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和复杂数据,张老师使用韵语和“缩略语”帮助记忆。如初中的化合价和溶解性口诀,概括过滤实验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操作的“氢灯灯氢”等。
三、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重视基本实验技能,要铭记各种仪器的特定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各项基本操作的先后顺序,特别是对有关原理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应通过亲手实验来提高实验技能。这些,只靠在课堂上做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VCM仿真实验”--一种囊括化学教材中所有实验演示与操作、与实际操作情景一模一样的软件。用VCM仿真实验提供的探究式实验环境,亲自反复操作实验,详细观察每个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必备条件、过程现象、得出结果等。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积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历史
1.预习、听讲、复习 虽是老生常谈,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另外,学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课上应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多同学开始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胆怯而不能积极举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习惯,惰于思考和回答了。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所以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要持之以恒。
2.学习兴趣。 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新的历史学习内容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追求,增加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内容。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彩,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熟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 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在学习历史,背诵记忆课本上的知识时,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时可以尝试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这对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4.适当练习。作业是学生对知识基本理解后,验证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业练习一定要在尝试回忆、阅读教科书之后进行,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为督促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一两个单元讲完之后,要及时进行检测。检测时题型可以多样,但要突出重点知识,不必出一些难题、怪题。当发下试卷时,应首先纠正错误,并帮学生弄清为什么错了,力争减少以后在这些题上再出错误。最后,为扩充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布置一些课外练习,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